院属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嘱托,对标落实《包头市全面打造教育高地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关键,以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和育人质量为核心,举全院之力全面打造教育高地,加快建设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职业院校,根据“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新双高的建设要求,立足学院实际,细化工作举措,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打造“中高企”产教联合体,为产业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围绕包头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两个基地”“世界绿色硅都”两大产业集群,主动对标包头市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以“中高企”一体化协同培养、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为抓手,加快打造“中高企”产教联合体。根据《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在招生就业贯通方面,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做好共同招生、招工工作。在人才培养贯通方面,围绕产业转型,根据一校一策、一企一策原则,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匹配需求、要素积聚”的金专业。在课程体系贯通方面,围绕培养目标,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共同打造“对接岗位、数智融合”的金课程。在教材编用贯通方面,围绕教学质量,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共同打造“双元开发、形态多样”的金教材。在师资力量贯通方面,围绕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共同打造“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金教师。在实习实训贯通方面,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共同打造“场景真实、开放融合”的金基地。在技能比赛贯通方面,围绕构建“赛教一体”的教育体系,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共同组办、承办、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打造赛教一体典型案例。在证书资质贯通方面,围绕岗位需求,使“专业”与“职业”之间深度融合,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共同贯通职业资格、学历等认证渠道,打造岗课证融通典型案例。在培训科研贯通方面,围绕企业需求,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共同构建技术创新培训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积累及应用转化,为合作企业开展员工技术技能培训,打造服务社会典型案例。在考核评价贯通方面,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与合作中职学校、企业共同完善中高企一体化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打造科学评价典型案例。坚持人才培养一体化、顶岗就业本地化,不断提升毕业生“留包率”,形成“校企协同、中高一体、育用贯通”高技能人才递进式培养的“轻院样本”,构建起“中高企”三方一体化、职业化、标准化育人用人共赢机制。
二、全面推进包头市新能源硅材料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产业学院建设,在服务包头市重点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全面推进包头市新能源硅材料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产业学院建设中,要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质量为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校企共同打造匹配需求的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基地,引领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夯实职业教育新基建。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企合作共建思政教育的“大课堂”“大师资”“大平台”,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提质升级的新要求,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立德树人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范式,加快培养大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将产教融合深化到办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纵深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多方共建、开放共享、机制灵活、富有实效的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带动形成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新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推进办学核心要素资源建设,提升核心办学能力。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联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专业建设是“五金”建设的核心。要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要求,及时优化专业布局,淘汰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进行深入的行业、产业、企业发展调研,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职业能力发展要求,使专业设置和产业相匹配,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和产业发展要求相契合,打造“金专业”。
(四)建设优质一流核心课程
课程建设是“五金”建设的基础。要发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功能。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将工作任务、工作项目转换为学习情境,课程内容要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保持一致,或者适当超前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在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评价、学生个性化学习与画像等方面,实现数字技术和课程教学完全融合,开展扬长教育,让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教学内容和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相契合,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中心,完善课程开发和动态更新机制,建设数字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打造“金课程”。
(五)开发优质核心教材
教材建设是“五金”建设的载体。要根据课程建设内容,校企合作编写反映最新理论和业务实践的教材。教材编写团队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较高的课程建设能力和丰富的课程教学能力,同时在业界还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教材编写内容要能够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和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要基于企业项目和工作任务要求,开发工作手册式和活页式教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发数字教材,丰富学习情景,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快速迭代,打造“金教材”。
(六)培养高水平双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五金”建设的重点。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方人员互兼互聘机制,引进行业、企业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能力和数字化素养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课堂教学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能够为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服务,能够为科研院所和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在数字经济发展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师还要具有较好的数字化能力,能够将最新的数字化知识融入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数字化能力的集合体,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总体能力与水平,打造“金教师”。
(六)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五金”建设的支撑。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在数字经济发展时代,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以立体化、直观化、场景化的方式展现出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开展情景化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将虚拟现实技术、元宇宙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虚拟仿真实习、实训,让实践教学鲜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实践教学闻得见硝烟、看得见战场、听得见枪声,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实践教学质的跃升,打造“金基地”。
三、强化社会服务,用心用情做好项目建设工作
(一)坚持需求牵引
聚焦建立需求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专业设置匹配重大战略和区域重点产业、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坚持目标引领
聚焦评价项目能否达成建设目标的可行性,专业(群)产教融合的平台载体对“五金”建设的支撑程度,以及改革举措的有效性、精准性,引导系部理清建设思路、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包括打造“匹配需求、要素集聚”的金专业、打造“对接岗位、数智融合”的金课程、打造“双元开发、形态多样”的金教材、打造“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金教师、打造“场景真实、开放融合”的金基地。
(三)坚持数据说话
建立可采、可比、可测、可信的数据基座,聚焦提升产教融合项目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引导系部逐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强化人才输出与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度,彰显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能力和效果,提高学生、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等。
(四)坚持台账管理
各系根据任务工作台账,每两周经分管院领导审核签字后纸质版报产教融合办公室107,电子版报产教融合办公室李智慧OA邮箱(已完成项同时提供佐证材料)。
(五)坚持领导调度
学院每月召开1次调度会,各系部主要领导汇报任务进展情况,及时推进,确保任务按进度完成。
(六)坚持量化考核
项目建设实行销号式管理,学院将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系部产教融合工作年终考核依据。
附件1: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产教融合建设任务项目分配一览表
附件2:各系2025年产教融合建设任务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