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23年3月21日)
为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以及自治区、包头市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实施意见的落地落实,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和包头市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工作实际,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确立以“中高企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思路,主动对接相关中职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全力贯通中职、高职、企业人才供需主渠道,构建深度合作、相互促进的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精准保障企业人才需求、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实施和全面推进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具体工作思路
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为统领,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基点,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革新职业教育理念,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破解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撬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杠杆。
概括讲,就是“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两项前移、强化三个共同、形成四方合力、实现十个贯通”: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目标,通过“中职强基础、高职抓提升、企业全融入”的贯通培养,扣紧“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共建共享、长效管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链,画好人才培养使用同心圆。
推进两项前移,就是高职招生前移、企业招工前移,从中职学校开始,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归属感、学校的成就感、家长的认同感、企业的满意感”四者之间的无障碍契合,着力破解学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荒”的现实问题。
强化三个共同,就是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服务,通过中高企三方通力合作、资源整合,推进企业用工与学校招生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实习实训对接、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对接,形成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四方合力,就是通过实现一体化人才贯通培养,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中职、高职、企业、政府各方资源,促进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政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以服务学生成长、服务社会稳定、服务企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线,实现“政校企”共建共享共赢,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现十个贯通,就是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要全面落实招生就业贯通、人才培养贯通、课程体系贯通、教材编用贯通、师资力量贯通、实习实训贯通、技能比赛贯通、证书资质贯通、培训提升贯通、考核评价贯通。
二、特色亮点
(一)贯通职教资源与产业创新的“大通道”。在包头市“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建设发展战略体系推动下,一大批优质项目入驻包头,这些企业在发展实践中往往存在人才难引、熟练工人难找等困惑和问题,尚未充分发挥包头本地职教人才、技术创新等优势。为此,需要通过中高企一体化产教融合平台,在政府引领下,全面动员职业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贯通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通道”,构建科技产业研发“平台”,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架起包头产教融合发展“立交桥”,一手连接企业,一手连接中职院校,将产业企业需求与教学资源、教学服务有效对接起来。
(二)形成产教研一体化发展的“供应链”。中高企一体化产教融合平台一头链接中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另一头链接企业经济转型发展所需,并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以双向性的跨界交流活动,构建产教融合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职教与企业的有效融合,解决当前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校方主动、企方热度不高的现象,切实达到既补齐“教育人才”短板,又可补齐“产业创新”短板的双赢成效。
(三) 构助包头“两都产业”发展的“新平台”。
中高企一体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实施,积极主动赢得中职学校、大中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区内外中职院校、企业走访对接力度,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2022年5月27日,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召开的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上,成立了有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中高企一体化产教融合联盟,搭建了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引导中高职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促进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汇聚产教资源,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区域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与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持续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为此,包头日报、内蒙古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宏网等新闻媒体相继作了报道。目前,由中高企三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修订完成22个,新修订的培养方案更加符合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用人标准和素质要求。目前,与弘元新材合作,校企双方各投入1000万元共同建设的弘元学院新能源(单晶硅)生产性实训基地已经落成;与内蒙古大全公司合作拟在年底建成新能源(多晶硅)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必将为包头各大工业园区新能源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服务,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包头日报、内蒙古教育、中宏网等新闻媒体也以题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把服务送到企业最需处”进行了报道。
(四)打造一体化贯通培养的“总枢纽”。
主动适应自治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多角度思考、多途径着手、多样化实施,构建起中高企合作沟通、贯通培养机制,搭建起“合作办学、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按照支撑企业需求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强化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推动中高企政深度参与中高职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校“量体裁衣”式的引导培养,解决好企业当下的“燃眉之急”,进一步优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内循环”,畅通服务地区发展“外循环”。目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已与18所中职学校、16家大中型企业形成了贯通培养、合作育人的良好局面,确定中高企合作订单班108个,招生人数3590人。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高职院校单招报考工作中,中高企一体化合作学校单招报考人数共为602人。可以说,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进展顺利、初见成效,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和社会影响力。为自治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五)实现职业教育互通、互融、共育、共享的“大发展”。校企“双元”互融互通,以中高企深度参与为支撑,创造新型的双身份、双导师、双场所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覆盖主要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中高企三方共建共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释放育人新能量;紧密跟踪行业发展动态,根据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增强与市场对接的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积累及应用转化。2022年,由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弘元新材合作开发的“36寸高校热场研发提升新能源应用”成果成功入选2022年“科创中国”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榜首。与中职学校联手,全年为包头各类企业培训员工10000多人次,为企业节约成本,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助力包头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整合中高职教师及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资源,共同打造教学团队,截止到目前,包轻院共向包头机械、包头机电、固阳职教中心等学校派送教师交流授课20多人次;2022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准格尔旗职业高中共育“金砖国家技术发展与技能创新”大赛,其中无人机、机器人2个项目,双双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与乌拉特前旗职业中专共育的内蒙古自治区技能大赛“液压与气动”项目正在进行之中。通过共育技能大赛,较好地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累竞赛成果,共育“大国工匠”。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服务区域经济新发展
以中高企一体化协同培养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进一步扩大理事会人员范围,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有效推动中高企政深度参与中高职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引导中高职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促进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缩短培养“时差”和服务“时差”;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市域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与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实现产教融合的倍增效应,推动地区与职业院校“一体化”发展。
(二)打造行业融合共同体,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由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项目;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人才培养适配性,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三)建设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贡献职教力量
以弘元学院新能源实训基地为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建设一批公共实践中心,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立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服务开放,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技术变革趋势相结合,提升区域内实践中心的整体教育培训、技术研发水平;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中高企一体化协同培养”示范工程,为包头市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绿色硅都”匹配最急需的人才,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包你满意”服务,贡献职教力量。
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符合学校、企业、地方做大做强的需要,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将立足地方、胸怀全局,以全面推进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为载体,助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产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主动参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构建命运共同体,形成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运行机制,翻开中高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新篇章。(2023年3月21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办公室主任张云龙在创新“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分论坛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