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通知》(教高厅函〔2020〕16 号)精神,引导我校各系部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面向企业办学,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与政、校、行、企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现代产业学院,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我校各系部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地区产业优势,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校和各系部探索地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深度融合,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系部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以自身特色、重点专业为依托,面向区域重点行业企业,以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2023-2025年期间,全面实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分批认定10个以上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分批立项建设3个以上自治区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到2025年建成2个左右具有国家级水平的现代产业学院。在此基础上,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就业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项目,为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三、建设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精准加大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坚持服务产业。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提高人才培养、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坚持产教融合。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有机结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双方或多方办学主体作用,推进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探索“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四、建设任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
(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紧紧围绕包头市建设“世界稀土之都”和“世界绿色硅都”发展目标,以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三)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产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综合型、设计性实践教学比重。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打造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管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生产和技术开发工作环境。
(五)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鼓励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推动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六)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学校和企业整合双方资源,建设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大力推动科教融汇,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作用,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院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将各项任务分解到位、落实到人。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领导小组架构如下:
组 长:邵文祥 冯银虎
副组长:姚锡锋 张延明 辛利民 范维瑾 陈 芳 吕林旺
杨广文
成 员:石 磊 管建慧 赵金考 王高亮 张云龙 董善忠
贺知贤 周春田 王 刚 张邦建 柏劲松 乔雪芹
张 健 徐景山 马宏革 李 强 张建军 梁永利
王瑞清 刘百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张云龙
办公室副主任:李民君 辛国军
(二)营造良好氛围。不定期召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经验交流会,组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先进经验交流会,并遴选典型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案例编辑出版,推介先进工作方法和模式。
附件1: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进度计划表
附件2: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试点申报书
附件3: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