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部门首页

学习园地

职业院校新双高五金建设——金教材建设思考

时间:2025-03-11 17:28   浏览数:

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中的“五金建设”(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基地、金教材)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中“金教材建设”是落实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金教材建设的核心目标

1.对接产业需求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融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确保教材内容与产业链、岗位群动态匹配。

2.强化实践导向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内容结构,突出技能训练和项目化教学。

3.推动数字赋能

开发配套数字化资源(如虚拟仿真、微课、AR/VR等),打造“纸质教材+在线资源+智能平台”立体化教材体系。

4.服务终身学习

教材设计需兼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需求,支持学生和在职人员技能提升。

二、金教材建设的实施路径

1.产教协同开发机制

(1)校企双元开发

联合行业龙头企业、职教专家、一线教师组建开发团队,引入真实生产案例、企业技术标准,形成“校—企—行”共建模式。

(2)动态更新机制

建立教材内容与产业技术升级同步更新的机制,定期修订教材内容,淘汰过时技术,纳入行业前沿动态(如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

2.教材内容重构

(1)模块化设计

根据职业能力图谱拆解知识点,设计“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支持灵活组合教学。

(2)项目化编排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引导—实操演练”流程设计学习情境,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3)思政融合

融入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3.数字化资源配套

(1)虚实结合资源库

开发配套的虚拟仿真软件、操作视频、在线测试题库等资源,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智能交互功能

利用AI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学习效果实时反馈,提升教材使用效率。

4.评价与反馈体系

(1)多维评价指标

建立教材质量评价标准,涵盖内容科学性、技术先进性、教学适用性、学生满意度等维度。

(2)持续改进闭环

通过教师反馈、企业评价、学生评教等渠道收集数据,迭代优化教材内容。

三、典型案例与经验借鉴

1.“岗课赛证”融通教材

例如某高职院校与华为合作开发的《5G通信技术》教材,融入华为认证标准和职业技能竞赛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无缝对接。

2.活页式教材创新

采用活页装订形式,便于随时更新技术模块(如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满足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

3.虚拟工厂教材

通过3D建模还原企业生产线场景,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设备操作、故障排查等实训任务。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

争取教育部门、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政策倾斜,将金教材纳入“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目录。

2.资金投入

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材开发、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师资培训。

3.团队建设

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教材编写的实践性和权威性。

五、总结

“金教材建设”需以产业需求为起点、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内容创新重构、数字技术赋能,打造具有职教特色、国际水准的高质量教材体系。同时需注重教材的应用推广,通过试点教学、成果辐射,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整体升级。

上一条:职业院校新双高五金建设——金教师建设思考

下一条:职业院校新双高五金建设——金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