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促发展。2024年6月21日,“中国现代设施农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设施农业行业企业、院校、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代表共1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现代设施农业产教融合发展大计。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中国现代设施农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
会上,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校长范双喜与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秘书长刘毅致辞讲话,中国现代设施农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范双喜表示,“过去,职业学校依托职教集团,设立产业学院,推动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缺少企业直接主动参加教育治理、提升办学内涵的实质性平台。”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就是要将这一平台做实,政校行企协同构建产教融合新样态。平台将汇聚行业内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行业内人才培养有效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企业和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刘毅在致辞中表示,设施农业新技术的创新、掌握和使用,都需要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实质上又是人才驱动。要充分发挥农业高等教育的支点作用,培养知农爱农的创新人才,破除人才培养体制壁垒,推动人才跨专业合作、跨领域培养,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拓宽路径。共同体汇聚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产教资源,必将能促进设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提名了共同体组织机构名单,审议并通过了共同体章程(草案),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审议并通过了共同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现代设施农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得到了全国设施农业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的热烈响应,以北京华农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98家知名企业、院校、科研院所,遍布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旨在聚焦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集中各方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合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全力服务国家战略。
北京华农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跃峰表示,北京华农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发展至今,是为数不多的超过30年的企业,创造了多个“首例”“首家”“首批”,这些成绩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应用创新型与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北京华农作为共同体的发起单位之一,将进一步集成、整合、推广现有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多方协同,促进产教供需紧密对接,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强化支持保障力度,促进共同体有序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朝元表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不断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研发现代设施农业先进科技,强化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将秉持共生、共融、共享、共赢的理念,构建深度合作机制,促进行业交流合作,打造设施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现代人才培养高地,推动现代设施农业行业产教融合发展。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副校长杨博也表示将充分发挥学校在现代设施农业行业发展和建设上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各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更好地服务全国的经济、社会和设施农业及其装备发展,为现代设施农业行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共同体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政、行、企、校、研”多方联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动实践,是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共同体今后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集聚人才、技术、项目等优势资源,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打造共建共享的合作交流平台,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产业升级、资源共享、产教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北京慧农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现代设施农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