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部门首页

工作动态

呼应地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大做产教融合文章——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时间:2023-11-30 10:45   浏览数: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加快建设了一批对接新能源产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信得过”的人才。

该校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核心能力示范校、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校园、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年持续不断地发展,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已获得众多“国”字头和“自治区”级荣誉,跑在了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的前列。

借势而为”抓机遇 “私人订制”育人才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近年来,包头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能源行业的头部企业、新锐企业,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用工需求。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对接包头市加速集聚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需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校企育人联动机制,助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邵文祥说,学校与2019年落户包头的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加强深度合作,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签订了深化校企融合、双元育人合作协议,建立了“弘元订单班”,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培养人才,在不到2年时间里,接受企业培训授课的学生达500余人,毕业后直接在企业就职的应届毕业生100余人。从2022年开始,学院进一步扩大了“弘元订单班”培养规模,每年设立10个订单班,向企业提供350至400名实习就业的学生,切实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高嘉彬表示:“加强校企合作,缩短了企业人才培养的周期,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能了解掌握生产技术,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助力企业发展,引领包头市单晶硅行业赶超争先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目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已先后与弘元新材料、比亚迪、金风科技、蒙牛、骑士、现代牧业等多家企业在相关系部共同组建“订单班”,为企业输送量身定制的合格人才。

创新育人用人共赢机制 “中高企一体化”融通发展

为了让更多中职学生进一步提升学历,也为了让更多职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包头找到称心满意的工作,留在包头创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学校加大与中职学校、企业的对接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多次邀请中职学校校长、企业负责人来校举行座谈会,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带队深入中职学校、企业调研走访,探索职业教育“中(职)高(职)企(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了解企业的主营产业发展规划和技能用工需求,翻开了“中高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崭新篇章。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银虎说,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学校先后以“3+3”、5年一贯制、“3+2”等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为平台,画好中高企同心圆,调动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参与性,建立“中职—高职—企业”一体化的深度跨界融合培养模式。学校与合作中职学校和企业成立工作专班,实施共同招生招工招徒、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的“六共同”合作机制,坚持人才培养一体化、顶岗就业本地化,不断提升毕业生“留包率”,实现毕业生“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形成“校企协同、中高一体、育用贯通”高技能人才递进式培养的“轻院模式”,构建起中高企三方一体化、职业化、标准化育人用人共赢机制。

包头新特能源人力资源部部长周刚表示,“‘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人力资源供给前端量身打造人才队伍,为解决企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难题早早吃下了定心丸。”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桂花介绍,2022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为3831人,已就业安置368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29%,位居自治区前列。有3093名毕业生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83.84%。在省外就业的596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6.16%。其中,留在包头市就业的人数为1655人。

打造产业学院培训学院 将产业链与人才链“双链并轨”

打造产业学院是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责所在。

邵文祥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传统优势专业,紧盯自治区和包头市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优化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打造产业学院、培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培训等方面开展系统建设,将产业链与人才链双链并轨,培养核心紧缺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积极打造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必备的人才蓄水池。

自建校以来,乳品工艺专业就是该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为内蒙古伊利、蒙牛两大行业龙头企业及其他地区的乳品企业培养了各类人才近万人,涌现出了一大批乳业新力量,被誉为“中国乳业黄埔军校”。学校充分发挥固有的农牧、食品专业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包头市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农畜食品产业基地的发展大局中,提升农村牧区人才培养能力,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培训体系建设,与包头市乡村振兴局携手共建乡村振兴学院,预计每年可培训农牧民3000人次以上,培训农村牧区实用人才10000 人,助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冯银虎说,新能源产业是包头市建设“世界绿色硅都”的重要支点,为有效满足落地新能源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职工技能提升,帮助企业释放最大产能。学校与金风科技、明阳科技、北京优利康达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优利康达新能源培训学院(中心)。目前,中心已建成10个实验实训室并投入使用,能同时容纳500人培训、实操,具备了开展风电机组变桨缩比实训、风电机组偏航缩比实训、登高及资源库等上百项实验实训的条件,为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熟练掌握前沿一线技术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面向行业开展特种作业、安全管理人员、技能鉴定工作及进网作业培训,帮助100多名在岗职工提升专业技能。

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共建了“包头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应用工程中心”“内蒙古糖业发展技术促进中心”“京东集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等,通过“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1+X”证书等载体,扎实开展职业培训。学校面向企业现有产业技术工人开展学历、技能培训,构建符合企业需要的培训体系,设计岗位需求的实用课程,帮助技术工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不断满足先进制造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风起浪更高、奋楫潮正涌。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胸怀全局,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主动参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构建命运共同体,打造内蒙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样板,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上一条: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将用上零碳“绿电”

下一条:包头融媒体中心报道:包头企业党建联盟“一月一主题”暨全市党建引领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大会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